國產大豆迷失方向“找不著北”了嗎? |
日期:2016/5/12 11:34:15 |
從大食物安全觀來看,大豆進口量持續增加,已對我國食用蛋白安全形成一定挑戰 我國大豆生產成本高、行業產業鏈短、產品附加值低是造成全行業萎縮的主要原因 要扶持低成本的規模化經營,提高加工環節的增加值,增強我國大豆生產、加工和銷售環節的主導權 2016年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國際豆類年。然而,中國海關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,2015年我國進口大豆8169萬噸,比上一年增加1029萬噸。蜂擁而來的進口大豆擠占了上市不久的東北大豆的銷路。有人驚呼,進口大豆讓國產大豆“找不著北”了。 首先來看大豆大量進口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。業內對糧食進口爭議的焦點在大豆。按我國統計口徑,大豆納入糧食的豆類,進口糧食的70%以上是大豆。按此 算,我國糧食進口量就顯得多了。但大豆是植物油原料和蛋白飼料的來源,按照國際慣例,都是統計在油料作物中。把大豆納入糧食統計,往往明顯夸大了我國糧食 安全問題的嚴重性,甚至形成不必要的恐慌。事實上,我國谷物年進口只有約2000萬噸,進口配額并沒有用完。 不過,從大食物安全觀來看,大豆進口量持續增加,已對我國食用蛋白安全形成一定挑戰。隨著人們對植物油攝入的增加和養殖行業對飼料需求的提高,我國大豆 需求量迅速攀升。然而,由于比較效益下降,大豆種植規模不斷下滑。2014年進口大豆7140萬噸,同期國內大豆產量只有1200多萬噸。我國大豆對外依 存度超過八成,購買了世界六成的大豆貿易量。 再看低價進口大豆對國內大豆產業的影響。目前,價格高、出油率低的國產大豆幾乎不再被加工企業問津。由于收購國產大豆只能虧本,豆油壓榨企業大多僅經營加工進口大豆。四大跨國糧商在國內大豆市場一路攻城略地,實際已控制了我國絕大多數的進口大豆貨源和大豆加工能力。同時,我國沒有大豆定價權,國內大豆價格要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臉色,形成所謂“南美種大豆、美國定價、中國買大豆”的格局。 為何會出現以上情況?先從大豆看大豆。我國大豆生產成本高、行業產業鏈短、產品附加值低是造成全行業萎縮的主要原因。同樣的非轉基因大豆,我國55%的 大豆用于生產傳統豆制品、30%初榨、15%進行蛋白加工。美國非轉基因大豆的90%用于食品、醫藥和日化行業。各發達國家都將豆類廣泛制成大豆肽、大豆 異黃酮、大豆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