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外糧價倒掛致進口激增 農民種糧賣不出 |
日期:2016/5/12 11:36:31 |
,湖南稻谷總產排名穩居************,但大米加工產能和年實際加工量均只居全國五六名,規模以上糧油加工業產值甚至只排名全國15位左右。
究其原因,主要是從事稻谷加工的企業普遍感覺“不賺錢”。常德市桃源縣新合作富硒水稻合作社理事長劉興海介紹,合作社的加工企業加工100斤稻谷利潤只有兩塊錢,還不算機器折舊和繳納的稅款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[微博]表示,由于我國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,稻谷價格逐年提高,而大米價格基本保持穩定,由此帶來“稻強米弱”的局面,使加工企業不愿意從糧庫購糧進行生產,這也加劇了糧食的積壓。 據了解,我國糧食收儲企業一般對庫存糧食采取順價銷售,即以收儲價為基礎,加上合理費用和一定利潤進行銷售。在目前收儲價明顯偏離市場的情況下,加工企業顯然沒有動力購買。 益陽市糧食局副局長徐鐵輝告訴記者,2014年益陽市共收購托市糧28.5萬噸,由于拍賣進度不理想,到目前為止,加上2013年度的托市糧,全市倉庫里共有10萬噸左右陳糧不能及時出倉。 不僅稻谷,小麥、玉米也是如此。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數據顯示,今年6月該省第一輪臨儲玉米拍賣結束,玉米拍賣投放量23398噸,實際成交3000噸,成交率僅為12.82%。 “在利潤的驅動下,許多貿易商、糧食加工企業更愿意采購國外低價糧,相應減少對國內糧食的采購,帶來的后果是糧食從地里收上來,不能進入加工環節,只好存在糧庫里,越積越多。”北大[微博]荒米業集團御綠制米有限公司經理劉艷秋說。 糧食是不是多了 專家認為,現在部分產糧大省出現新一輪賣糧難,既有進口激增的因素、順價銷售銷不出去的因素,也有我國糧食連連增產的因素。 程國強說,這些年我國糧食增產最主要是玉米增產。“近10年,玉米產量年均增長5.2%,10年累計增長65%。10年前我國玉米年產1.3億噸,現在2.15億噸。10年前玉米產量沒有稻谷多,現在則超過水稻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。” 與此相對應,我國玉米播種面積逐年增長,10年累計增加45%。同期小麥播種面積增加12%,水稻增加7%,其他雜糧作物,如國內市場需要的雜豆、蕎麥等小品種,播種面積則減 |